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养生 -> 正文

运动改善血压水平!一起来看最新版的高血压指南

2024-12-16 10:03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高血压,这个被喻为“无声的杀手”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正悄然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今年,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正式发表,标志着自1999年首版高血压防治指南颁布以来的第五次重大更新。新版指南是在2018年版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的高血压研究成果重新修订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版的高血压指南都有哪些新内容,以及它与以往指南相比有哪些更新和改变!

  一、我国高血压人群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全球学者仍在不断探索预防高血压的方式方法,包括它的影响因素。新版指南在延续既往指南推荐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纳入了增龄、吸烟、空气污染、高海拔和肿瘤治疗等多项危险因素。

  既往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年龄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现有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50%。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现有老年人口已接近1.76亿,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3。这部分人群的血压控制,对于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群肿瘤的发病率也较高,同样对健康构成威胁。而肿瘤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随着目前靶向药物的使用增多,更使得高血压的患病人群明显增加,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患者约50%以上有高血压。此类特殊人群的高血压预防和管理也是迫在眉睫。吸烟、空气污染和高海拔等环境因素对于血压的影响,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了重视,也已有诸多的循证证据,因而也被新版指南推荐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二、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适用于18岁以上全部人群)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分类新增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其余规范化血压分类、分级的推荐与2018版指南基本一致。

  → 定义: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分级: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进一步分为1级、2级和3级(表1)。

  三、血压测量及诊断

  血压测量是评估、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根本方法。准确获得患者的血压水平、波动特点以及变化特征是非常有价值的。新版指南中,首次将血压测量独立成章,证明了其重要性。

  新版指南中,诊室血压测量不再是诊断与评估高血压的唯一手段,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水平均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同时也明确指出,不再推荐使用含有水银的传统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1)血压测量

  √ 坐位安静休息至少5 min后,测量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袖带,臂围小者(<24cm)应使用小袖带

  √ 首诊时测量两侧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侧作为测量血压的上臂。

  √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 30~60s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 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 老年人、糖尿病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 1 min 和 3 min 时测量。

  2)血压诊断

  (注:白大衣性高血压,也被称作门诊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状况。这种现象指的是患者在医院或诊所测量血压时,由于紧张、焦虑等情绪导致血压升高,而在家中自行测量或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则显示正常。这种现象可能与患者在医疗环境中的应激反应和警觉反应有关。白大衣性高血压可能是正常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患者可能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且有较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高血压降压治疗策略

  1)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

  • 高血压患者(>160/100 mmHg)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高血压患者(140~159/90~99 mmHg)

  → 心血管风险为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心血管风险为低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 4~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正常高值人群(130~139/85~89 mmHg)

  → 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心血管风险为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暂无证据显示可以从降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此类人群应持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2) 降压治疗的目标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 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条件下,推荐诊室血压目标为<130/80 mmHg。

  • 一般高血压患者推荐诊室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 65~79岁老年人推荐诊室血压目标<14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 130/80 mmHg;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 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 140/90 mmHg。

  3) 生活方式干预

  • 限制钠盐摄入量。建议钠的摄人量<2 g/d(氯化钠5 g/d);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

  • 增加摄入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及膳食纤维;

  • 控制体重;

  • 戒烟,并避免使用电子烟;

  • 限制长期饮酒;

  • 减轻精神压力;

  • 保持健康睡眠。

  4) 运动干预

  新版指南中明确指出,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规律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都有益。高血压患者以治疗为目的的运动不仅仅是日常体力活动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积极的运动干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做以下几种运动:

  ① 有氧运动: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可以降低成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5~7mmHg。在低、中、高强度有氧运动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降压效果最好。

  ② 抗阻运动:降压效果可能与有氧运动相当,甚至更大。

  ③ 冥想和呼吸训练:可以使得心理应激、颈源性心血管疾病、姿势与体态不良导致的各种高血压成因得以缓解甚至解除。

  ④ 柔韧性和拉伸训练: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综合性训练,是消除疲劳、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延缓衰老的简单安全的运动治疗方式。

  有氧运动能够改善我们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这个系统负责控制我们身体的一些不自觉的活动,比如心跳和呼吸。当我们进行有氧运动时,比如跑步或者游泳,我们的心跳会加快,呼吸也会加深,这有助于降低我们血管的阻力,就像水流通过管道时阻力变小了一样,这样血液流动就更顺畅。

  抗阻运动,也就是力量训练,对我们的心脏和迷走神经有调节作用。迷走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控制心率和血压。通过抗阻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心跳,让心跳在需要的时候慢下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的身体保持平衡和健康。

  参考文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2024,32(07):603-700. 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4.07.002.

  文章中彩色图片引自:世卫组织新闻稿《高血压的破坏性影响和遏制方法》

  转载:江苏省体育总会

(责任编辑:潘拓)

战略合作伙伴

  • LOGO

合作伙伴

  • LOGO

供应商

  • LOGO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