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养生我有招
2023-10-23 09:1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2023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九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时令逐渐进入深秋,中医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在这个时期做好保健养生的尤为重要。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小编为老年朋友分享秋冬养生小妙招。
一、饮食清淡,预防秋燥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
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外,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
二、注意保暖,适时添衣
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
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常言道:“出门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秋冬过渡时节,不仅出门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随时预防感冒着凉。
三、减少洗澡次数
减少碱性沐浴露的使用
秋天来了后,因为秋季气温不高,汗液的排量减少,洗澡的次数是可以相对减少了。秋季,如果你一天洗澡频率过多,很有可能会将身体表面上的一层保护油脂给洗去,从而破坏自身的皮肤水油平衡,造成皮肤干燥,瘙痒。
在秋天洗澡的时候,要记得选择弱碱性或中性沐浴产品,如果你选择的是强碱性的沐浴露,则会让你的皮肤的酸碱平衡被破坏,从而不利于你的皮肤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在干燥的环境下,出现皮肤感染的现象。
记住洗完澡之后,可以在皮肤上涂一层较厚的护肤品。这样,一是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二是把秋天里的水分锁在你的皮肤里,不至于干燥的那么快。
四、热水泡脚,胜似补药
我国民间谚语也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而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每天泡一泡脚,能够起到身体的保健作用。
泡脚的水温不能太高。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水温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实并不然。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
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五、合理运动,调养肺气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从中医上来说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老年朋友健身运动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过于单薄去户外活动,以防着凉。其次,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再次,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六、登高赏菊,预防悲秋
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谢,常使一些老年人有凄凉、垂暮之感,导致情绪忧郁、烦躁等,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这个时候,老年人若身体条件允许,去登山远眺。定会心旷神怡,使一切忧郁、伤感之事顿时消散。
平时适量的登高,不仅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强了,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还有美容的效果哦!再搭配赏菊那就更棒了!菊花气味清新,多闻菊花之芳香,有醒神的功效。饮用菊泡出的茶水,不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养肝明目。
总之,平时就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平静地看待季节转化、气候变化,多到室外活动沐浴阳光,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休闲娱乐活动,多与人交流沟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进行科学健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心情轻松愉快起来,达到健康长寿,享受幸福美满的晚年。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体协:许德清 胡宇红)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