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调节心情
2023-07-31 10:56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缠身,有些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会有心里空虚,生活乏味之感,常常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忧心忡忡,看什么都不顺。这种烦闷忧愁情绪消极的心理疲劳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理疲劳通过能量补充和良好的休息就能很快消除,心理疲劳的消除难度稍大,那么,怎样消除心理疲劳呢?
一、热爱生活,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引发对晚年生活的兴趣是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因为兴趣能重新启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产生欣慰感和积极情绪。应该看到老年期是人生十分宝贵的一个重要阶段,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有许多事情要做,只要你热情的投入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境界出现在你的心中。先哲梁启超晚年就认为“生活在趣味之中才有价值”。“天下万事万物皆有趣味”。老年人若能把生老病死的无常,荣辱得失的好坏,置之度外,忘掉过去,展望未来,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那么就会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二、找朋友倾诉寻找精神慰藉。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角色的变换,子女上班或远在外地,有的丧偶等等,易有孤独寂寞之感。有人变得烦躁焦虑,有人变得消极怪僻,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迈出家门,找几个莫逆之交,相互倾诉及时发泄,使愁闷烟消云散。同时可围绕国内外大事,过去的趣事和未来的向往,生活爱好和养生健康等诸多有积极意义的话题聊天,以中得到安慰和鼓舞,增强生活信心,有事要学会侃大山,在侃中求欢乐,从欢乐中的长寿。子女要在工作之余多同父母聊天,尤其是久病卧床的老人,更需要这种精神慰藉。
三、勤奋读写开阔心境。古人云:“勤于读写,利于康寿。”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人脑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通道”,经常阅读勤奋写作,常常有利于这个“通道”的梳理。庆元二年朱熹为慰权臣之祸,与好友来到新城福山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和书法作品。思路变得更加明晰,心里变得更加澄明,才写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佳作。读书可以使人移情易性,调节心理状态,激发新的活力,尤其于以增长许多新的知识,开阔视野,为聊天增添新的内容。对于阅读有困难的老年人,家人可以读给他听,可以讲给他听,引起心理共鸣,即能达到烦闷去,孤寂消。
(文/瑞昌市老年体协 宋增民)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