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贵在“有度”
2023-07-31 10:53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世上万事万物必须做到“有度”,同样养生也是如此。人想健康长寿,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有度”二字。
一、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度是衡量事物长短轻重多少的统称,它包括制度、理度、法度、气度、节度等。做人做事都得有度,同样养生也不例外。唐代孙思邈提倡饮食应“饥中饱,饱中饥。”古人云:“三分饥带来七分寿。”给胃留点空间,就是告诫人们要注意饮食适度;汉代华佗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使排极耳”,这就是劳逸结合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理财之度;“仰无愧于天,俯不作于人”就是做人之度;不吹牛拍马,欺压百姓,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做官之度。儒家鼻祖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是指无过而不及,把握处理事物要恰到好处。这是把握“度”的最高准则。《内经》曾提出“生病起于过用”的观点。诸如饮食过饱,运动过度,情绪过用,作人过狂,处事过甚等,均是生命之因。养生之度必须根据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地域环境和时代条件遵循养生的客观规律,力争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二、养生先养心
养生要从养心做起。不少百岁寿星说,养心就是注重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和品德的修养。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不仅大多数精神系统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许多躯体病变的发生、加剧或减轻的契机也和精神因素关系甚大。所以,要心存仁爱,与人为善。做人道理其实就是养生道理,许多长寿老人非常推崇儒家做人的道理,做人做得好,就能心理和顺,健康长寿。有帮助人的思想,助人为乐,这种思想就是仁心。有仁爱的人心理就平和。做坏事必然不得安宁,于心不安,则神魂颠倒,日不安寝,夜不成寐,胡思乱想,必然造成气血絮乱(逆乱),功能失调,抵抗力降低。做人的道理包括从生活起居到理想境界。首先是在思想上要淡泊名利,轻视生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这是从宏观上看问题。人的自然死亡是正常死亡,现在许多人往往不得其受而死。人应该活到150岁,而目前都没有达到,就是不得其寿。
儒家思想的处事哲学,核心是修身养性,自我完善。然后由己及人,逐步推广开去。自己修养好了,才能底气充沛,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好,那你想帮别人,岂非痴人说梦!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心,做好“有度”这篇文章。
(文/瑞昌市老年体协 宋增民)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