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吕氏春秋》中的养生经
2023-07-31 10:1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至今已3千多年了,对于人的认识,提出了“贵生”“重生”的思想。它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养生”,其主要内容有下面几种养生方法。
一、食时、有节《吕氏春秋》提出了一套“欲食之道”。“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食物的鲜美刺激,这就能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其次要“食能以对”,即按时欲食,“身必无灾”。再次是“无饥无饱”“欲必小咽”即我们常说的未饥先食,未饱即止,节制饮酒,这样才能使五脏六腑功能不致受到伤害。
二,常运、勤动 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人不锻,不运动,必能导致机体退化,五脏六腑功能絮乱,免疫功能下降,疾病就会趁虚而入。《吕氏春秋》还告诫我们在疾病防治中重视预防和养生保健。有病切不可迷信“仆筮祷祠”这样不仅不能治病,反而是“以汤上沸,沸愈不止”“疾病愈来”
三、平净、顺性 《吕氏春秋》曰“利身至静,胜无顺性”,“顺性则聪明寿长,平静则业进乐多”。提示人们要时刻保持平心静气,顺性豁达,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才能会生理和心理都能起到良好的调摄作用。
四,自制、去害《吕氏春秋》曰:“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人对于“声色滋味”都有欲望,适当则有利,过之则大害。所以对欲望要做到自制,这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前提,同样是“养生”的重要条件,同时还要做到“去害”,即消除一切有损健康的内外因素,如不良的心理欲食,习惯环境等。心理情绪上的“大喜、大悲、暴怒、忧郁、孤独、多疑、焦虑”都是生病的因素,必须去除这些祸害。
(文/瑞昌市老年体协 宋增明)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