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的三大法宝
2023-02-20 11:2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2月19日6时34分将迎来雨水节气,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因为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而取名为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说的就是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的脚步近了。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的开始,降雨的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雨水节气前后虽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但天气忽冷忽热,仍然变化无常、寒中又挟湿,此时养生,应掌握生活起居、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等三大法宝。
生活起居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窍门就是——“照顾首足,上薄下厚”。春季穿衣应以保暖为重,一件一件地减。由于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所以宜“上薄下厚”,即先减上衣、后减下装,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点,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春季多风,运动后容易出汗,春风一吹容易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出门要记得戴帽子,正如中医经典所讲“头为诸阳之会”,戴帽子正是春季顾护阳气的做法。另外,老年人在春季洗漱、洗碗、洗衣时,尽量用温水,以免寒湿之气挟风侵袭关节,造成关节疼痛。
饮食养生
中医指出食物和药物可以按照“四气”的属性划分,即寒、热、温、凉。在日常食疗养生中可以参考药食四气的属性加以选择。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因此在雨水节气,在饮食方面人们要注意补脾。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粥以米为主,水为辅,水米交融,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补脾养胃。比如扁豆红枣粥、山药粥、栗子桂圆粥都是很好的选择。
运动养生
中医强调,自雨水节气开始,人们就要从“冬藏”的养生方式中解放出来,让“窝”了一冬的身体活动起来。春三月应该早睡早起,对于老年老人来说,可以散步,一般每分钟大约走60-70步;也可以选择外出踏青郊游,步行的过程中走一走歇一歇,时快时慢,快慢相间,有利于身体的调整。通过活动肢体以达到疏通气血、调节经络、舒畅情绪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宜过大。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