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养生 -> 正文

小寒老年人养生需做到“五防三要”

2023-01-05 16:36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小寒是冬季倒数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将近尾声。小寒一般于1月5-7日间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其名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在古人看来,寒冷是一个不断积聚的过程,冷气积久而寒,却未达极点,是谓“小寒”。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各地气温持续降低,小寒临近“三九”,民谚有“冷在三九”“小寒一过,出门冰上走”“小寒胜大寒”等说法,可见此时的寒冷程度。

  关于冬季,民间有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三九,也就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冬季本身就是容易生病的季节,而小寒这一年之中最冷的阶段,对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更是不容易。小寒到,老年人养生需做到“五防三要”,顺利过三九,寿命更长久!

  安全过小寒,老年人需做到“五防”

  1、防胃病

  寒风冷冽,小寒之际,天气极冷,对胃部的刺激较大,容易引发肠胃痉挛,而有胃病的老年人更是容易导致旧病复发,甚至引起更严重的胃出血、胃穿孔等胃部疾病。因此小寒时节,老人更应该注意胃部保暖,饮食上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做到不吃生冷食物,减少胃病发生机会。

  2、防感冒

  感冒本身就是冬季高发的疾病,很多人觉得这不算什么大毛病,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机体抗病能力就弱,若患上感冒又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小寒时节,老人要注意保暖,防感冒,每晚可以坚持热水泡脚,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

  3、防中风

  据报道,70%以上的中风患者多是在冬季发病,因此小寒时节更要注意,天气寒冷,人体受寒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导致血栓形成,最终引发中风。小寒时节,患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发现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4、防心脏病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的季节,寒冷地区温度每降低1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天气寒冷,心脏为了维持全身的热量而更加卖力的工作,心脏工作负荷随之增大。因此,冬季要注意养心,要做到心境平静,特别是高血压的老人,更应注意对情绪的调节。乐观的情绪能促使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

  5、防关节痛

  冬季本身就容易导致有关节炎的老年人疼痛感加重,而小寒时节,我国大多地区会处在大雪纷飞的时节,因此除了注意关节部位特别保暖还要防湿寒,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尽量减少关节过多的活动。

  老年人,想要安全过小寒,除了谨防以上5种疾病,还要注意养生。小寒时节,万物敛藏,小寒养生也要顺应自然,以“藏“为主,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小寒养生,老年人需做到“三要”

  1、要保暖

  天气寒冷,保暖就是第一要务,小寒时节,保暖更是从头到脚都不可少。老年人冬季出门要带好帽子、口罩,更要注意腿部保暖,减少在寒冷的室外活动时间,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

  2、要调整饮食

  寒冷时节,脾胃功能减弱,小寒进补宜温补,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等,进食以细软为宜,粥、面条、热牛奶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进食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切记不食生冷之物,少吃辛辣之食。

  3、要保证睡眠

  寒冷时节,老年人起居应做到早睡晚起调养精神。冬季早睡可养人体之阳气。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以祛除人体的寒气,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晚起则可养人体的阴气。老人冬天睡眠时间7至9小时为宜。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 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