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老年人应如何养生
2022-08-23 11:18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热的夏天将过去了。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是夏天的暑气依然未减,一般会出现“秋老虎”天气,气温较高,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此时养生在饮食、起居作息、运动上要相应调整,老年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饮食: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随着炎夏的“淡出”,天气转凉,人们应该感觉舒服,可为何出现了困倦疲乏的感觉呢?原来,在不同的气温、湿度、气压等综合气象条件下,人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生理变化实际上是身体机能的一种自动调节,以便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而这种调节需要消耗一定的体能。加上夏天的高温、潮湿、低气压天气,使人的体能消耗透支,“秋乏”就这样产生了。也就是说,“秋乏”是人体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原则二养神:宜安静性情
处暑后天气变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要相应地调整,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至10点入睡,早晨5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精神调养宜收敛神气,以利于气机通畅,气血和调,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另外,睡觉时还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
原则三运动:增加户外活动项目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这时候可以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爬山、慢跑、健步走、打太极拳、习练健身气功郊游等。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热身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中午气温偏高,应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室外炎热的天气,会使血压急剧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原则四防病:保暖防“老毛病”复发
不少关节炎患者因为立秋过后不注意保暖,还经常吹空调、吹电扇,结果导致旧病复发。此外,像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老毛病”,在这个阶段复发的概率也很高。
除了慢性顽疾外,这时候也是老毛病易发期,像秋后腹泻、胃炎和肠炎等,在这个季节,稍不注意,也很容易发作,而且久治难愈。另外,老人在这个多变的季节里,也容易感冒、发热。因此,专家提醒,在立秋过后,每日早晚的温差较大,老年人在入秋后更要特别注意保健防病。除此之外,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发作,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除了要留意温差变化,适当添衣之外,在平时也要多做一些运动。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