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养生 -> 正文

“体医融合”三大原则

2022-08-01 09:45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体医融合是通过体育与医疗卫生系统的资源整合与相互协同,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提升健康服务效率,最终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人民健康离不开运动已经是全民共识。尤其是根据现有研究数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3.3亿,1.16亿糖尿病患者,将近9000万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等慢病患者,更急迫需要体育锻炼的指导。这些慢性病的康复问题,单独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必须靠体医深度融合才能解决,下面谈谈“体医融合”的三大原则。

  1.运动的安全性原则

  运动中心脏、肾脏等脏器的安全性、血糖稳定性、运动器官伤病等等运动安全问题无法保障,运动安全问题涉及多学科。运动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横纹肌溶解症引起的急性肾衰等屡见不鲜,导致患者不敢进行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健身指导师也不敢指导,医生的运动处方医嘱无法落地。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目前无人可以负责,而这些人都有医嘱要求适度运动,关键是这个度如何把握才能让运动既安全又有效?运动发生意外的报导也越来越多,导致许多人担心自己的运动风险,因此不敢有强度的运动。安全的低强度运动未必有效,高强度的运动却未必安全。平衡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靠体医融合的新技术。

  2.运动的有效性原则

  运动的效果需要有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才能体现。运动是否达到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的效果?用什么指标评价?单纯靠体育科学或者医学的指标肯定都是不行的,必须结合在一起,来阐释什么样的运动可以降低什么样的疾病的风险。而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运动的近期效果和远期终身效果的评价非常重要。慢性病都是发病于成年而病根在少年。运动预防慢性病的效果,需要多年的效果观察。必须让家长坚信运动对终身健康的巨大作用,才能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督促自己的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另外运动的效果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价。比如,通过日行一万步,心血管病风险或许下降了,但骨关节疾病风险也许增加了,颈部的运动可能还不足,运动的综合效果并不理想。必须兼顾运动的多种效果综合评价,才能真正明确运动的有效性。

  3.运动的可持续性原则

  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慢性病,或者说运动作为慢性病康复的必须手段,都要求运动长期、终身进行。运动停止则效果也会逐渐消失。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康复,坚持终身规律性运动非常重要。但目前,运动难以坚持,是实现各种慢性病康复治疗效果的最大难点。虽然康复的效果显著,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即使在美国,仍然有80%符合条件的患者没有坚持运动康复。运动的可持续性,实际上是运动文化属性的体现。运动如果只强调健康而不强调快乐、满足感等等体育文化特性的内容,很难坚持锻炼。坚持运动,有的是为了健康,有人是为了快乐,原因不同而效果相同,强调个性化引导才能实现运动的可持续性。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