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之“老有所养”篇
2022-01-14 14:43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1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1部门发布关于《“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此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涵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领域的公共服务。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新闻发布会,多个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了解读。《规划》提出,到2025 年我国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基本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规划》将整个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基本与非基本进行分类,系统谋划了九个领域的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设计了2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15项。
《规划》首次将覆盖面更广、服务内容更丰富、需求层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也纳入规划,提出普惠性发展方向,推动养老托育、普惠性幼儿园等非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
迈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养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对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作出明确部署。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指出,此次《“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相比“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养老服务的内容篇幅大幅增加,系统性进一步提升,引领性也进一步增强。积极回应了老龄化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新挑战和新需求。相比“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中关于养老服务的内容篇幅大幅增加,系统性进一步提升,引领性也进一步增强。
《规划》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对兜底性养老服务、普惠性养老服务和生活性养老服务进行了分类指导,更加有助于精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承担供给的主要责任,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向低保、低保边缘、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偿和无偿集中托养服务。
在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提出要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推进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
在生活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提出要促进养老企业的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的产业集群和聚集区。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