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春天谨防“倒春寒”
2016-03-21 14:07体总网
最近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一下,老年人因患感冒、气管炎、高血压进医院治疗的比较多,他们大多是因天气突变气温骤降受寒而发病。
往年苏南地区进入3月份气温就比较正常,但今年特别,北方的冷空气频频南下,据笔者记载的无锡天气报告,2月9日无锡最低温度0.4℃,最高温度20℃,2月14日,最低气温0.3℃,最高气温6.4℃。过了“惊蛰”节气后的3月11日最低气温零下1.8℃,最高气温10.5℃。无怪乎有些老年人还常常穿着老棉袄“捂三春”,以防“倒春寒”。
春天气温特点是忽冷忽热。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在这“二低”“一高”的温差中,人们一不注意就要患感冒,塞鼻子,流鼻涕,发高烧。
春天是易发疾病的季节。俗话说“春冷冻死老牛精”,这句话不无道理。这里的“老牛精”或许暗示老年人。阵阵寒流袭来,有时夹着雪花纷飞,年老的人,患重病的人往往“吃不消”。“倒春寒”往往会危及到三种病人。哮喘、气管炎、气喘老病人;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正在治疗中的老年重症病人,他们经受不住特高特低气温的骤然变化,往往会涉及到老年人的生命。据了解,老年人因感冒引起发热高烧造成人体多个器官衰竭而亡故的病例还是比较多的。
防“倒春寒”的方法比较简单。
适量穿衣,抵御寒冷。不要让寒风吹到腹部、背部和后脑部,腹部受寒影响胃,背部受寒影响肺,脑部受寒影响脑部微血管循环。不要让脚底着凉,以免寒了脚底影响心肺。在活动时感到热就稍脱衣服,活动停止就要及时穿上衣服。
合理饮食,提供热能。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以蔬为主;补充水分,充盈细胞。春天宜养肝,适当多吃甜的食物。
坚持运动,增强体质。运动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很重要,适量运动不但能强筋健骨和抵御寒冷,而且还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使人充满活力。
睡眠充足,精力充沛。民间流传着“一夜不睡,十夜不醒”的说法。睡眠,古代人就十分重视,把充足的睡眠作为保持精力充沛和养生长寿的作法。《黄帝内经》提出“夜卧早起”的养生法。意思是太阳落山天暗就睡觉,太阳出来天亮就起身,养生之道也。强健的体质是抵御寒风的一道盾牌。
(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老年体协通讯员 陈凤鸣)
(责任编辑:于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