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体育场地建设助推全民健身热潮
2022-10-31 10:07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近年来,莆田市体育部门积极践行“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围绕群众体育“六个身边”工程,大力提升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内涵,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呈现“组织更健全、设施更完善、活动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群众更满意”的喜人变化,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1、政策引领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为了促进我市全民健身的发展,我市编制发布《莆田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督促指导各县(区、管委会)出台本地“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发挥当地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作用,不断增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合力。
截至目前,我市体育场地面积803.74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初步建成市、县(区、管委会)、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100%,787个行政村实现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新建居住区100%配套建设篮球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体育健身设施,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全覆盖。
2、“体育+”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不断丰富田间地头赛事,结合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等四大名果及南日鲍鱼节、紫菜节等特色节日文化,开展首届美丽乡村体育联赛,融合各县(区、管委会)特色项目,举办“全民悦动·活力莆阳”系列赛事活动等,让乡村体育充满农耕农趣农味。
3、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打造共享体育平台,常态化开展“助乡村振兴·送体育下乡”体育配送系列活动,印发《莆田市体育局关于做好莆田市村(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公益体育指导培训专项资金申报活动的通知》,在全市59个“党建+”乡村邻里中心试点打造“2+3+N”共享体育平台,支持全市各级体校、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产业企业参与乡村体育发展,提供包括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科学健身指导、乡村体育指导员培训等在内的各项服务,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利用“金角银边”,积极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不断会同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推进复合利用村居周边的空闲地、公园绿地、路桥附属用地等因地制宜配建智慧体育公园、游泳健身场地、社会足球场等,破解群众“去哪儿健身”难题,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健身。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利用“金角银边”改造体育特色项目31个,占地约10万平方米。今年预计新增投资1753万元,在乡村复合利用村居周边的空闲地改造体育综合体项目20730平方米。
据悉,下一步莆田市体育部门将充分发挥体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拓宽“体育+旅游”“体育+农村”等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将联合相关医疗专家,引进健身俱乐部等参与配套体质检测仪等设施,走进社区、乡村,为居民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免费低收费开具运动处方,提供健康服务。同时,探索多元办赛主体的机制,推动各体育社会组织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举办形式多样、便于群众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实现月月有赛事。全年不间断,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健身氛围,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