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器材场地 -> 正文

建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022-03-29 09:15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但已取得的成绩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加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我国将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导向,探索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需求的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服务产品的需要,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如何构建更加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此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存在明显差距;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使用率低、农民参与意愿不足;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等。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建议:建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针对不同地区气候、人口等特点,科学布局体育健身设施、场地。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乡村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体育健身设施,避免“撒胡椒面”造成资源浪费。

  用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例如社区运动会、体育大集、篮球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健身运动,养成运动习惯。

  管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落实管理经费,建立定期维护保养机制。

  配好覆盖县、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三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和行政村体育社团组织建设,以社团组织建设带动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算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有效利用这笔账。发挥农村生态优势,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休闲产业,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农民更新观念。

  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晓敏说,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助力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晓敏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农村体育发展规划,与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度融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制度性举措,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补短板、促均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亿万农民。

  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和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原则,强化政府主导,加大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欠账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类型、数量、规模、功能、服务半径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建设和提档升级提供指导。建立农村学校体育设施与农民健身资源共建共享和运行维护补偿机制,提高利用率。落实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农村体育设施财税减免优惠政策,拓宽投入渠道。

  建立健全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等农村体育组织,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宣传推动作用。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农民健身带头人,建立农村体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创新发展方式,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激发各类主体活力。

  大力提升农民健身组织化、科学化、普遍化、经常化水平。结合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和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交流展示、体育竞赛等活动。鼓励传承发展和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传统体育项目。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