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
2023-01-28 14:42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体育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充分发挥体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农村体育工作,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发展。
一、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标准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建设;促进体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广泛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示范活动;推动农民等重点人群开展健身活动。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农民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创新农民体育宣传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少数民族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赛事、健身指导、健身文化。体育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印发《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各级政府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兜底保障责任,对在行政村举办群众健身活动和比赛提出要求。目前,体育总局正在研究起草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坚持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以体育丰富乡村文化,推动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支持地方加强乡村健身设施建设
近年来,体育总局以支持农村加强公共健身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农村体育健身环境。
一是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2006年起,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支持广大农村地区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台、室外健身器材等健身设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行政村全覆盖。
二是实施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乡镇/街道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利用中央资金,每年投资支持未配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的1000个乡镇街道补齐短板。
三是规范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2022年,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加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梳理排查器材配建管理、规范器材配建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等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包括农村在内的各地公共健身设施配建管理工作更规范、服务更便民。
四是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广大城乡居民开放。2022年,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修订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不再以场馆规模和座位数量作为补助“门槛”,将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上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纳入补助范围,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三、支持在农村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科学健身指导
近年来,乡村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围绕贯彻落实《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十四五”时期全面提升农民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将科学健身技能、体育指导管理、乡村体育治理等方面内容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构建乡村人才培育大格局。加大培育力度,从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企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一批农民体育健身骨干,从热心乡村体育的城镇人员中发展一批农民体育积极分子,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担当、高水平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一支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农民体育工作队伍。目前,我国累计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70余万名,他们积极活跃在乡村各地,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向人民群众传授健身技能和知识,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协助维护公共体育设施。体育总局正在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以进一步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升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