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与健康之我见
2022-09-05 09:38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如皋是江苏省太极拳之乡,全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老年人以太极健身。究其原因,太极健康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本文试就太极与健康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诸位同行。
首先,习练太极拳对身体健康有明显效果。
太极拳之所以受到中老年人的睛睐,不仅因为太极拳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拳击技法,更因为它是一项让人全身都得到活动的体育健身项目。人生于世,无不以健康为重。打拳时,它要求肢体动作协调配合,顺其自然。这样,在锻炼人体运动神经中枢,增强人的平衡能力的同时,能加强体内各神经中枢的协调。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大脑处于良好的觉醒状态,有利于增强人的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同时,习练太极拳时,其开、合、动、静的动作,要与呼吸相结合,所以它又是一种柔和的有氧运动。当今世界大众体育的主流是有氧运动,这就使太极拳自然成为老年体育的必然选择。拳中"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能明显增强肺的吸氧功能,是一种名符其实的有氧运动。而且,对人体的肠胃等器官也能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脏器的血液循环。再者,长期练习太极拳,还能有效保持人骨骼肌肉的弹性和韧劲,从而增进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活力,对关节变形、肌肉萋缩等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细细分析,太极拳对人体的健康功能远不止于此。1978年,邓小平曾欣然题词:"太极拳好!"国家领导人曾将太极拳大师请进中南海教习太极拳。2010年,太极拳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称它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现有150个国家1亿多爱好者在习练此拳。可见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已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其二,习练太极拳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习练太极拳要学会营造一种"自我“的境界。这也就是说,在习练的过程中,太极拳除锻炼身体而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的人学了太极拳之后,心胸逐渐开阔起来,情绪也变得稳定了,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认为,凡用心打拳的人在完全入境的同时,都在寻找内心的平衡点,想转操角色,在神意上、心情上力求平静自如,神舒气坦。这样一转换,内心的浮躁情绪,紧张的心态自然而然地就会不请自走,烟消云散了。这就要求我们在行拳的时候,要"慢中求功","以慢制快",动作要轻起轻落,慢起慢落,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絲,心不能"急乎乎",体不要"硬邦邦"。这种良好的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平衡能使人体内各器官得到协调运转,可大大增强免疫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在新冠病毒肆虐初期,由于缺之科学的引导,有的人心理上十分紧张和恐惧,这反而不利于抗击疫情病毒。因为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久而久之,反倒让疾病缠身。如果我们通过习练太极拳,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清除恐慌和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就定能战胜病毒。这种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证明了太极拳的心理健康的功能作用。
其三,习练太极拳对道德健康有重要意义。
太极拳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项目,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称赞。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中国的太极拳是最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的健康术。"有这些评论不是偶然的。因为,我国的太极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能健身、养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它对我们树立道德健康新观念也具有重要意义。难怪老外不说中国太极拳"是最完美的运动"和"整体的健康术"了。我们中国许多打拳的人也说,"太极拳不只是一套拳法,它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德乃为人之本,常常在生活中警醒自己。"
比如,《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多处提到"拳虽小道,太极大道存焉。"这里的"道",主要指人生哲学大道,是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之方法。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何其相似乃尔。该书并强调"这是修炼此拳人首要的武德",要求做到"拳与道合,德与艺合",努力形成"持正、守中、稳定、松静、从容、无畏、遇事不慌,浩然正气"的道德风格。在太极活动中,我们应以此为座右铭,树立为中华而崛起练拳的美德,努力把如皋的太极拳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文/陈仁高 作者系如皋市体育总会名誉主席兼如皋市老年文体协会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