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探讨 -> 正文

“数字鸿沟”老年群体如何跨越

2022-08-09 08:2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数字显示,2021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比上年增加99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预计到2025年全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人。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3.8亿,占总人口比例近30%;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占总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互联网时代,全国各地的公共场所与机构不断进行智能化迭代升级,健康码、移动支付、外卖、在线挂号、网购等都需要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然而在电子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老年群体似乎与这个时代阻隔着巨大的“数字鸿沟”。如何帮助老年群体适应智能时代,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民生问题。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在数字化时代,老年群体却陷入了没人教、不会用、不敢用的尴尬窘境。例如,当前很多城市的大医院取消了现场挂号,改成手机预约制,通过关注院方微信服务号预约挂号。于是,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生病的老人站在医院大厅,手足无措,又一脸焦急。

  跨越“数字鸿沟”,对于处于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了更好地弥合与应对数字鸿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共同帮助老年群体适应数字时代。

  首先,政府机构要注重对老年人“数字权利”的保护,加快涉老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革,同时提供可供老年人选择的线上和线下服务。尊重老年人的新型数字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老年人平等享受智慧科技提供便利条件,跨越数字鸿沟、消除数字贫困;另一方面则是尊重老年人拒绝学习使用智能技术的权利。

  其次,立法机关可考虑以立法的形式,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社会上一直有呼吁,互联网要“适老化”,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要共同努力让老年人享有数字时代红利,要推出适合老年人的App,并设立过渡期保留传统路径。2021年10月,印发《福建省贯彻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工作分工方案》,《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再次,互联网及相关应用软件应当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据统计,工信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后,近50%的应用软件积极响应,推出了适老版本,但依然还有大量的应用软件让老年人无法使用。

  最后,激发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也在衰退,容易遗忘学过的东西,家人要耐心引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社区也可通过体验学习、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