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探讨 -> 正文

积极推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2022-07-27 09:1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倡导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为老年人创造积极参与社会的平台和机会,延长老年人的社会贡献周期,积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到,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离退休干部职工基层党组织建设,鼓励老党员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入经常居住地,引导老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作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和思想引导工作。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

  老年人社会参与,是指老年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通过参与经济劳动、政治活动、志愿活动、家庭照料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以满足自身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目前,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意愿低参与。我国老年人整体社会参与意愿较高,超过七成老年人愿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帮助邻里和调解纠纷、维护社区卫生环境和社会治安等。但由于受到参与渠道、参与能力等限制,实际参与人数仅四成左右。二是城乡差别较大。比如,从城乡老年人就业来看,超过三成农村老年人仍在参与劳动,而城市老年人在业比例明显低于农村。三是家庭参与度高。在我国,低龄老年人是提供家庭照料的主力军,近一半的低龄老年人在照顾父母,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在帮助子女照顾孩子。然而,在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之下,老年人在家庭中的高参与度到底有多少是出于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考虑,有多少是属于被迫选择,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四是网络参与增多。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的推进,网络参与逐渐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新形式。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43.2%,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积极健康的网络参与将有助于加强老年人的社会连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一是倡导全社会积极看待老年群体。尽管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但“老年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在大众媒体的渲染和各种“防衰老”产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仅其他年龄群体将老年人视为“负担”,老年人自己也容易产生消极的老化观念,这对老年人参与意愿和社会组织提供参与机会的意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亟须从观念上打破对年龄的限制,帮助社会和老年群体构建积极的老龄观。例如,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鼓励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活动,结合时间银行和互助养老鼓励城乡老年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等。

  二是增强制度设计的统筹性。我国当前的志愿服务、教育培训和劳动就业等体系设计都将年龄作为重要的界限和门槛。这些年龄限制让我们习惯了“上学—工作—退休”这种“三段式”的生活方式,把步入老年后就退出一切生产性活动看作理所当然。而在老龄化社会,60岁也许反而正值壮年,70岁也许还能开启一项新的爱好,因此需要从社会制度安排上打破对年龄的限制。例如,将学习和工作视为终身的权利,倡导生活方式多样化;提高现有政策的年龄包容性,使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此外,通过探索弹性退休、灵活就业制度,提高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灵活性等,加强各类社会参与的协同性,避免因时间冲突阻碍参与。

  三是建设适老化社会参与环境。在认识到老年人口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在生理方面的客观差异。参与环境的适老化不足,会阻碍部分有意愿、有机会但行动能力有限制的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亟须从环境建设上打破对年龄的限制,从社区、公共空间和企业工作环境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的参与环境。例如,重点对楼梯、电梯、坡道等公共建筑进行改造,为老年人开展社会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对城市公共交通、道路以及运动场所、图书馆等空间开展适老化改造,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全便捷地到达各种场所;引导企业做出相应改造以适应老年员工的生理特点,为老年员工提供年龄友好的工作环境。

  四是发展多样化的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能力。老年教育是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民生维度上,各地应依托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和电脑操作等课程,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化和辅助化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提升其生活品质;开设各级专业课程,弥补老年人在青年时期专业和职业学习的缺憾,增强其精神满足感;开设合作性课程,举办多样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社交活动参与的需要,排解其内心孤独感。在发展维度上,针对低龄老年人口提供就业技能再培训服务,满足健康低龄老年人口的就业和延迟退休意愿,助力其参与正式经济活动。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政府、体育部门和体育组织作为服务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重要主体,应当鼓励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