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探讨 -> 正文

“老有所学”新方式让更多老年人共享老年教育普惠成果

2022-05-23 09:15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机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迈入全新阶段。面对传统老年教育模式供需不平衡问题,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或可成为解决问题的助力。

  近日,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短视频助力‘老有所学’”研讨会。来自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石景山老年大学、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参加,共同探讨老年教育的创新机制。

  会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玉韶做对我国老年教育的未来做出建议和展望主题发言。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7亿,其中60-69低龄老人占55.83%。低龄老人的学历水平大幅提高,对学习需求和要求更高,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年教育供需不平衡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对此,吴玉韶提纲挈领地给出三点建议:

  首先,老年教育应既“向近”又“向远”发展。吴玉韶认为,社区是老年教育的重要依托,“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符合老年人需求和期盼。同时,还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打造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学习终端,尤其依托如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形式,实现低成本、高速度、跨越式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共享老年教育普惠成果。

  其次,推动老年教育由低层次娱乐型向高层次赋能型转变。过去的老年教育多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老年大学课程也多以琴棋书画等娱乐型内容为主,层次相对较低,未来应向赋能老年人方向转变。何为“赋能”?吴玉韶给出具体阐释:“一方面加强积极老龄观教育,实现对老年人的思想赋能,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心态,找到老年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增加健康老龄化教育,实现健康赋能,帮助老年人解决‘想健康,却不知道如何健康’的问题;同时,还应重视低龄老年的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技能赋能,满足老年人发挥余热、再就业,继续参与社会的需求。”

  再次,探索和推动老年教育的市场化。新时代的老年教育,需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鼓励和扩大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年人提供灵活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过去老年教育福利化的观念需要转变,市场化的老年教育前景可期。”

  吴玉韶曾表示:“学习是未来最好的养老。与养老机构的‘床位’相比,老年大学的‘座位’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经济的养老选择。”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帮助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市场化、互联网化的老年教育十分必要。其中,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内容形式或可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老年教育、助力“老有所学”的新方式、新渠道。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