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探讨 -> 正文

构建多样终身学习方式实现老有所学

2022-05-05 13:3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求知欲是人的本能需求,而在现代社会,学习更是成为每个人的一生需要。对于一些想在晚年为自己学习充电的60后来说,多地老年大学入学一座难求,热度堪比孩子的“学位竞争”。“上学难”在成为许多“新老人”心头憾事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终身学习,真的只能在老年大学吗?学习型社会,如何向“新老人”打开更多新窗口?构建多样终身学习方式,实现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学”。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已成常态,折射出“新老人”对知识的普遍渴求。为满足“新老人”更精细化的学习需求和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少老年大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动态调整,比如舞蹈大类中就分为古典舞、民族舞、拉丁舞、交谊舞、肚皮舞,书法类也按照楷书、行书、隶书进行了细分,此外还开设了太极拳、中医按摩、心理健康等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并按照难易程度分级分类教学。

  “新老人”“上学热”的背后,隐含了社会与时代变迁引发的“补偿心理”。老年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有的缺乏培养爱好的条件,又忙于操持生计、服务家庭,现在有了弥补遗憾的机会,大家兴头都特别高。随着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相比在快节奏生活下的年轻人, “新老人”反而有着更强的学习动力,想要通过学习而不被移动互联网社会落下的意愿普遍强烈。老年大学会教学员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他们私下都很努力自学或者跟孩子学。退休是职业生涯的终点,却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不能让自己与时代脱节。疫情期间,课程都转到线上,大家都可以自己线上听课。

  一边是老年大学日趋激烈的“学位竞争”,一边是“新老人”求知欲旺盛以及对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不懈追求。通过调查发现,在加大投入,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也可以依托社区党群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对老年人就近施教,或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办学,鼓励老年人自发组织办学,还可通过“送课上门”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多方合力保障“新老人”群体老有所学。

  “下一步要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发展老年教育,扩大增量,满足需求。”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说,“目前县一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占比很大,但到了社区一级老年教育机构其实比重还很小。老年教育要重点向基层社区延伸。”他同时建议,应抓住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在线老年教育,打造触手可及的学习终端,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实现老年教育低成本、高速度、跨越式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共享老年教育发展成果。

  终身学习无时无处不在,不必一味舍近求远。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千万个学习型家庭的支撑,家庭成员内部的互助互学不失为便利之举。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敏芝认为,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社会中,数字反哺成为家庭代际的双向互动。数字反哺的主角是子女,其家庭角色转变为“教育者”,被反哺的父母则成为“被教育者”。数字反哺有助于弥合数字代沟,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社会。

  当然,促进老年群体完成文化再适应,既要发挥家庭数字反哺作用,从家庭关系建构层面寻求改善策略,更要从超越个体、超越家庭的社会系统中寻求路径突破,不断提升数字媒介产品和数字读物的易用性和适老性,合力共建共享老少咸宜、公平友善的数字友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