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探讨 -> 正文

老年群体如何融入数字化时代享受数字红利

2022-04-24 11:11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数字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其一,互联网接触难,“接触鸿沟”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第一道障碍。据统计,目前大约有1.91亿左右的老年人被挡在数字围墙之外。其二,互联网使用难,“使用鸿沟”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其三,网络信息辨别难,“知识鸿沟”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对网络信息有限的辨识度,也使他们很容易受到“信息茧房”效应的负面影响。

  一、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三级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表示社会群体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平等,从数字技术利用的角度一般可以分为“接触鸿沟”“使用鸿沟”与“知识鸿沟”。

  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接触鸿沟”。“接触鸿沟”以数字可及性为标准,指的是数字技术拥有者与缺乏者之间的差异。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3.2%。这说明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没有接触互联网,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从接触意愿和接触条件二维框架出发,“接触沟”分为:具有接触意愿,但是现实条件无法接触;具有接触意愿,现有条件能够接触;条件允许接触,但没有接触意愿;没有接触意愿,也缺乏接触条件。在接触意愿与接触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困于数字接触鸿沟的老年人没有上网设备,无法有效获取到基本公共服务,难以享受到一名数字公民在数字社会中的权利。

  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使用鸿沟”。“使用鸿沟”强调的是由于社会或是自身因素导致的在技术使用上产生的差异,是数字鸿沟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腾讯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指出,基础性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手机中的最大问题,由于使用功能障碍,手机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一方面在于老年人自身的使用障碍,受经济资源、身体机能、学习禀赋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或许是支付不起智能手机的费用,或许是难以记住智能手机的复杂操作,不懂软件安装、不会文字输触,只能使用仅具有拨号等基础功能的老年机,陷触被动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设计智能产品、推出智能服务的过程中忽视了老年群体的需求,产品本身就带有使用门槛,存在字体不够大、验证码操作繁琐等情况,使很多老年人难以跨越数字时代“使用鸿沟”。

  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知识鸿沟”。“知识鸿沟”主要指利用数字技术产生的效果差异。信息作为数字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数字知识鸿沟使得老年群体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信息运用上困难重重。信息获取手段大多为书籍、广播、电视等单向传播媒体的老年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相信大众媒体的信息,缺乏自我判断的意识,常常受到网络谣言的困扰,更严重的则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生活受到巨大影响。此外,老年群体在使用政务APP、线上办理等事项上依然具有难度,常出现老年群体网络问政的集体失声现象,“知识鸿沟”影响了老年人政治参与度,进一步形成“权力沟”。

  综上,老年数字鸿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环境推力不够和主观融触动力不足共同导致了老年群体成为游离于数字时代边缘的尴尬群体。客观来看,市场逐利行为降低老人数字设备可及性与使用性,老年人智能设备的款式较少,适老化科技应用不足。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政府与社会各服务部门的应用使得一部分老人在这样的智能化生活场景中难以适应。主观来看,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不可避免地阻碍老人学习、动手和操作设备等技能。同时由于在学习上网的过程中学习速度慢、理解少、效果差,老人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低,较大的挫败感易使其不愿接触网络、不愿使用智能设备,科技恐惧、科技排斥等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数字融入。

  二、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路径

  在国家政策层面。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为纲领性文件,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的数字生活痛点问题。还应保障老年群体用网安全,增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信息安全保护。尤其是要打击恶意捆绑、窃取用户隐私的信息犯罪,为老年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信息安全宣传,特别是在医疗、金融领域,普及基本防护知识。在老年人软、硬件设备的数字融入中,一方面重视数字化推进的人文关怀,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另一方面保留传统线下服务,与智能服务相互配合。

  在企业研发层面。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硬软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企业和平台在研发设计时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在社区养老层面。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场域都在社区范围之内,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是促进老年群体数字融触的有效途径。社区、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可以到户联络老年群体,建立老年群体档案,针对独居、失独等老年人建立特别帮扶机制;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网络文化解读等老年课堂,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提高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技能;此外还可以借各类体验宣传、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数字新产品、新技术,以亲身体验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数字生活。老年群体在活动中不仅能学到基本技能,还能交到同辈朋友,并在朋辈学习中相互激励,克服在数字融入过程中的消极情绪。

  在家庭生活层面。年轻一代生于互联网媒体时代,在网络环境中具有天生的使用优势。家庭作为最小单元的支持系统,以代际互动促进数字反哺,可以有效带动老年人数字融入。面对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不会线上联络的老一辈,年轻子女的教育反哺能够为家庭老人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面对面地教授长辈新媒体使用,即时互动让长辈第一时间获得体验反馈,遇到困难时也能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不仅能有效帮助老年人掌握上网技能,还能通过子女的陪伴增强老年人幸福感与满足感,避免对数字融入的排斥。

  最后,老年人融不融入数字社会也是个人的选择,不能强求所有老年人都掌握数字技术,他们也有选择的权利。社会应尊重其选择,在各行业、各部门数字化进程中为老年群体保留传统人工通道,保障老年群体的权益。要借助社区、公益组织、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不同力量,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生活。同时,数字融入也需要防止数字沉迷,老年群体也有可能产生网瘾问题。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倡导健康、理性上网也非常必要。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