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探讨 -> 正文

积极探索差异化全民健身路径

2022-04-22 08:52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涵。优化资源配置,补齐服务短板,积极探索差异化全民健身路径,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破解健身场地少、消费高等难题。

  如何更好保障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设施供给不足问题?“关键是让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围绕人转、跟着人走。”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要把常住人口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分配考虑因素,引导指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建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要补短板,向群众身边倾斜,合理规划建设社会足球场、公共体育场和健身中心等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在社区实施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让群众有充足的照明时间锻炼。

  “部分城市的全民健身功能布局还需优化,不同类型城市、不同城市形态要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全民健身路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范宪伟说,比如大中城市要加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全民健身资源布局,县城城镇化要同步规划建设健身设施;老城区可以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新建城区要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认为,随着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能力大幅拓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以往就地就近开展体育活动的模式,越来越愿意走向户外、走向远方,选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时尚、越来越绿色的运动方式。“建议构建跨城市、跨城乡、跨区域的运动场地空间,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地资源。”林显鹏说。

  此外,一些健身爱好者表示,健身设施要坚持全龄友好,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宫等要充分发挥作用,向未成年人提供适宜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场馆。老年人、残疾人的健身需求要高度重视,营造无障碍环境,推动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