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探讨 -> 正文

发展老年教育挖掘老龄人力资源

2022-04-06 08:1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机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8.7%,与十年前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之而来的财政负担增大、医疗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力供给下降等问题也在逐步加剧。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至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正是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必然要求,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有力举措。

  目前,全社会对老龄群体的认知和定位偏于狭隘,局限于“老有所养”“安享晚年”,而对“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认识不足。社会认知通常把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定位为求助性的、依赖性的、不具备生产力的社会边缘化群体,把尊老、敬老、助老,简单地等同于富足的经济保障、周全的养老服务和完备的医疗保障,而忽略了具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积累的老年人口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和财富,忽视了老年人群,特别是低龄健康老年人,对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意愿和需求。

  相较于早就进入老龄社会的西方国家,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尚处于实践初期,老年人就业面窄,成功的就业项目范例少,缺乏职业规划指引,更没有形成老年就业市场规模。现有就业岗位多以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劳动为主,老年职业技术培训的市场需求不足。

  “数字鸿沟”成为老龄人力资源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阻碍。老年人对于当前通行的网络化、信息化沟通交流方式和咨询手段相对陌生,老年人经年累月积累的经验、技能的价值被大幅削弱,因此造成了老年人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

  现有的老年教育水平无法满足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目前的老年教育机构以各地的老年大学为主体,仅仅服务老干部群体就已经捉襟见肘,根本不能覆盖整个老龄群体,无法满足未来老年教育的巨大需求。另外,老年大学教学内容单一,偏重于发展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以健康保健、文化素养等内容为主,缺乏针对就业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不能满足老年人适应时代发展、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处在人生经验与智慧最丰富的时期,是人生的第二个黄金期。这些低龄老年人又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如何更好地开发老龄人的人力资源,需要我们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倡导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理念。在充分尊重老年人意愿且身体条件符合就业要求的情况下,鼓励健康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创造社会价值。消除社会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歧视,做好老年人就业岗位规划,在诸如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代际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岗位,鼓励企业聘用老年人。

  发展老年教育是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大中专院校选择适合老年人的专业,面向老年人开设培训课程,也可试点与老年大学联合办学,为老年大学提供优质课程;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根据企业需求,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开展老年职业培训;鼓励民办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民间资本逐步进入老年教育培训市场,开设老年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课程;把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相结合,突出短期性和实效性,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形成多方参与、各有侧重、各展所长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

  同时,针对老年人操作和使用互联网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短板,我们需要助力老龄人口跨越“数字鸿沟”。开设相关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课程,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科技,拓展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让老年教育的成果从老有所乐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不断转化,促进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

  (文/莆田市秀屿区老年人体协:许德清)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