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健身的奥林匹克精神
2016-04-06 09:00华奥星空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只要头脑清醒,精神振奋,什么办法都可以想出来,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掉,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辟表述,苍劲铿锵的六个大字,在竞技中,要人们不畏强手,敢于奋斗,敢于胜利;在日常生活中,要人们不甘平庸,朝气蓬勃,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将潜能发挥到极限;这是科学上进的精神,这是益智健身的精神。遵照这种精神,笔者说上几句大实话。
一、先天不足,后天可补
人生在世,先天有缺,后天有难,那是常见的事。在顺境、有余面前,精神振奋,兴高采烈,人之常情;而在逆境、不足面前,亦能泰然处之,昂首阔步,就需要有种支撑的精神,那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那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人带“五子”,先天不足,常人感觉,低人一等,坐着不敢抬头,行走不敢挺胸,言谈举止,低三下四,永远忧郁地生活在荷叶底下。这样处世,难以奋发,难能健康,更难成就大业。无论是否自觉,一旦有了奥林匹克精神,弱者可以变强,强者可以更强。歪脖子徐久经,凭着为民作主的正义感,凭着本人的真才实学,切实当好了父母官;双臂全无的丫丫,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的磨炼,硬是用双脚,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了让人震憾的画卷;双目先天失明的阿炳,凭着听觉,学会了二胡,写出了《二泉映月》这样的千古绝唱。一个人,不管你是麻子、瞎子、拐子、聋子、哑子,或者还有别的什么残疾,只要能够正确对待,扬长避短,瞄准一靶,勤学苦练,都会有所作为,都能出人头地;多少残疾人走出国门,在残奥会上连连夺冠。他们是先天的不幸者,经过千锤百炼,不懈冲刺,终于榜上有名,成了名符其实的英雄。以上事例,告诉人们一个通常的道理:可怕的不是先天不足,可怕的是后天不补。任何一个残疾人,如能以残奥健儿为榜样,专心致志学一行、习一业,久而久之,必获胜卷,必将成功。
二、风云不测,灾难何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漫漫人生路,即便是社会主义大道,也不可能没有坎坷,不出颠簸。曾经有过的政治运动,让不少人成了“四类分子”、“右派”、“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走资派”、“黑邦”、“现行反革命”等等,当事人,其弱者,悬樑上吊,投河自尽,成了屈死鬼;而强者,充满自信,憧憬未来,批斗之余,该劳动的劳动、该吃饭的吃饭、该休息的休息,深信黑夜过去是白天,严冬过去是春暖,顽强地活着,总有一天太阳会露脸。拔乱反正的冲锋号,让这些无故的人们从地狱升到了天堂。病魔的纠缠,把一些善良胆怯的人们过早送上了去阎王殿的路上;而勇敢机智的强者,却依然在鬼门关前寻欢作乐,潇洒自若。周楚衡,1992年被确诊为食道癌,因为已至晚期,不能手术,只好遵照医嘱,保守治疗,明知只能活几个月,他以读书、写作抵制病魔折磨,他强制进食,他数数催眠,他以坚强的毅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成了数十万字的抗癌专署,被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癌康复会、湖北省肿瘤医院等单位授予“抗癌博士”荣誉称号。二十年过去,如今他还健康地活着,被聘请为广丰老年大学舞蹈老师。潘惟兹,1988年患食道癌,手术后,正常活了二十四年,2012年又患上了胃癌,再次手术,至今还健康地活着。八十一岁的他,照常坚持爬屏风山,照常坚持在月兔广场万步行,照常做人大老年支部的义务通信员,被人们誉为广丰的抗癌英雄。癌王朱福美,1998年患口底癌,紧接着1999年又患原发性食道癌,两度在杭州手术,刀口总长120公分,体重由64.5公斤下降至43公斤,医生断定只能活上五、六个月,如今16年过去,他不仅活着,而且活得潇洒自如,食量不减,红酒照喝,休息、运动、劳动“三不误”,玩牌、读书、写作份内事。《江西三农》期期有他的文章。杨惟义学术研讨会年年邀他参加,《康乐寿》聘他做特约通讯员,县城周边的瓜果蔬菜基地聘他当技术顾问,78岁的他,如今大忙人一个。忙而不累,思而不烦。“病魔不带钩,瓦砾能翻身”,康复后的朱福美成了病友中、老友中的风流人物。环境的恶劣,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是生命财产带来重大的冲击,严重的威胁,然而,即使是在长征路上,三年困难时期,汶川大地震现场……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志愿者,无所畏惧,战天、斗地、斗敌人,众志成城创奇迹,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就是敢打敢拼,克敌制胜的奥林匹克精神效应。
三、人老自然,老当益壮
植物、动物,都有其发芽、降生,生长、发育,长大、成熟,枯萎、衰老的过程;植物无思维,动物不想事,惟独人,从有记忆开始,直至生命终止,凡智者,对自己的生活,每一个年龄段都会作出合理的安排;人老自然,然而,人老要童心常在,笑口常开;老人要力争自力自理,强活百年笑中还。圆满寿星梦,务必遵照奥林匹克精神,切实科学养生,自觉做到“四不”。
其一,不服老。进入花甲,步入老龄,不要“老”挂嘴边,望老生畏,谈老色变,戚戚不休,说什么“万事休”、“不留宿”、“不留餐”、“雨伞靠在大门边”、“ 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之类的消极丧气话。笔者走访过广丰24位百岁老人,他们的格言是“百无禁忌,夫妻恩爱”,他们心想“共产党给了福,儿孙尽了孝,如今无忧无虑,理应尽情享受”。花甲、古稀老人,应该十分珍惜剩下的二三十年,不仅随同同龄人,而且可以邀请小字辈,逛街、游园、上大学、看世界、观胜景,学乐同步,圆好大学梦,返老还童,老当益壮,以学有所得、学有所为,振奋自己,回报社会。
其二,不走火。“人贵有自知之明”,比之以青壮年,老年人的智力、体力都会有所下降。老年人不仅要懂得健康“四大基石”,而且要懂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懂得掌握火候,适可而止;懂得平时锻炼学习,上台表演展示,外出参与竞技,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为出人头地,无需争强好胜,只要康乐长寿,那就万事大吉。切忌暴饮暴食,切忌激烈运动,切忌强力劳动,切忌走火入魔。
其三,不消极。退休待遇不高,家庭变故冲击,本人病痛较多,社会交往不顺心等等,会使一些老年人万分无奈,萎靡不振,走向消极自卑。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一旦查出癌症,随即下不了楼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体消瘦,痛苦不堪,甚至英年早逝。日前,有位老朋友说的一席话,实在让我感动,她说:“我的胃已经切除五分之四,算是阎王爷点了我的名。但是,我心里明白,人固有一死,在回归路上,我要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看的看,该乐的乐,读读书、走走路、爬爬山、游游园,绝对不能唉声叹气,躺在床上去等死。”
其四,不抛弃。人之将老,病之将至;一些老人的确会遇到一些力不从心,无法解决的难题,诸如生活无人供养,生病无人护理等等,不少老人想着早见阎王少受罪。这道难题,可作两解:首先,老人应该自尊自重,相信机遇总比困难多,世上总是好人多,不要随意轻生,让人无可解救。其二,晚辈、邻里、政府要关爱,不管是哪一代晚辈,都有尽孝的职责,不管是哪一家邻居,都有帮扶的义务。至于说到社区、政府,早已付诸行动,八十岁老人每月60元,九十岁老人每月100元,百岁以上老寿星每月300元,生病可以在医疗保险中解决大部分,孤寡老人可以进敬老院,离、退休老同志可以到老年公寓安享晚年。总而言之,只要天塌不下来,老年人就没有理由自暴自弃。
广丰老年大学 黄信良
(责任编辑:于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