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老年体育事业 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
2016-04-06 08:59华奥星空
——应对乐平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之管见
乐平市位于赣东北部,总面积达1973平方公里,共有18个乡镇(街道)、266个村委会、51个居委会(社区)和 1680多个自然村。
乐平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县治,1992年撤县设市,至今已1835年。历史悠久,人文昌达,属有“洪公气节、马氏文章”著称于世,且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创建地。在这片红土地上,该市各级老年体育协会,在市、乡镇党政领导重视支持下,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余热献给党的老龄事业,老年体育活动有声有色、蓬勃发展,被评为“十一五”期间全省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市,为推进健康老龄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笔者根据省老年体协科学学会课题研究的要求,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综述如下:
一、乐平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市人口达90.1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101969人,占总人口的11.3% ;分年龄段:60--69岁57079人,70-79岁30432人,80-89岁11983人,90-99岁2472人,100岁以上13人。
从该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看:2005年全市人口803037人,60岁以上64692人,占总人数的8%;2011年全市人口897923人,60岁以上94971人,占总人口的10.6%,也就是说2012年较2011年净增老龄人口6998人。按每年递增6000人计算,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突破15万人,占总人口比率将达16%以上。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其主要因素有:一是实行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明显下降。从1979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该市年出生率由计划生育前1978年的2.985%,降低至近些年控制在0.75%以内,每年减少出生人数达1万多人;二是社会和谐、生活改善,人的寿命明显延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入和平盛世,不仅减少了战争年代非正常死亡,而且大多数老年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益寿延年的老人越来越多;三是医疗保障、科技进步,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实行全民医疗保障机制,加之医药科技普及救治水平提升,不仅婴幼儿成活率高,且大人可以花较少的钱治大病难病,死亡人数大幅度减少。
二、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辩证地认识老龄化问题,善于扬长避短、积极应对,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要深刻认识老龄化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和比重提高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老年人的民生保障问题,而是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关系所有人的晚年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全社会不能片面化、简单化地看待人口老龄化,应从国家长治久安、长期平稳发展的高度认识老龄化问题;
第二、积极应对重要的是加快发展,以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近些年来,乐平市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各级党政领导不等不靠,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商贸活市”战略,经济不但没有停滞或降速,而且发展势头强劲,走在全省的前列。例如:200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 %,年财政收入为4.0233亿元;2010年老龄人口率为10.6 %,年财政收入达14亿元;2012年老龄人口率为11.3%,财政收入达26.32亿元。可见,人口老龄化完全可以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第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该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责任,不是一个或者几个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任务。国家应当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上升为基本国策,各级党政应从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上,制定实施可行性谋略,从思想上、政治上、制度上、组织上和物资上做好准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第四、要善于发挥老年人的潜在资源作用。老年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宝贵资源,包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资源,以及自立自强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资源。要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面,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老年人潜能作用,是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不仅退休的工程师、医师、会计师、老师等有一技之长者继续奉献余热,而且上了年纪的老农同样为社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乐平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市耕地面积91万亩,在中青年大多数外出打工的情况下,该市8万多留守老人义不容辞种管责任田地,自给有余每年提供商品粮1亿多公斤,为国家粮食“九连增”作出了贡献。
三、发展老年体育事业是积极应对人口化挑战的根本途径
实践证明:发展老年体育事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乐平市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发展老年体育事业,迈出健康老龄化的新步子。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乐平市老年体育协会成立于1986年,快速发展于“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换届后新的老年体协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无私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生了看得见的可喜变化。
从组织网络建设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强的发展过程。目前,市、乡镇(市直单位)、村(村委会、社区)三级普遍建立了老年体协和科学学会组织,大部分自然村设立了分会,并配齐配强了领导班子,开展了“示范村”、“示范社区”建设活动,已验收合格“示范村”(社区)69个,为老年体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发展方向。
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看,近些年,在市、乡镇、村党政的主导作用下,把发展老年体育事业融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财政拨款、单位自筹、民营企业及知名人士赞助等方式筹措资金,老年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现有老年体协活动中心248个,其中500平方米以上中心大楼18幢;有大型广场3个,公园 4个,室内符合规格的门球场、气排球场、地掷球场共40个,上规模、有档次的室外活动场所 172处,总面积达97479平方米,为老年人“老有所乐”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健身便利。
(二)持久开展科普宣传,科学养生深入人心。该市老年体协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开展科普宣传是事关提升老年人健康素质的“重头戏”。他们从完善科学学会网络、建立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入手,使科普宣传卓有成效。去年以来,他们聘请宣传员1100余人,市、乡镇两级举办科普培训班60余次,编印下发《科普宣传资料》1200本,订阅科普报刊读物3000余份,宣传员直面宣讲6000余次,老年人受教面达70%以上,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科学养生,积极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如乐平市粮食局老年体育协会,持之以恒开展“一学三讲”(即:坚持每月老年人活动集中学,体协干部、骨干宣传员带头讲,健康长寿老人现身讲,邀请医学专家授课讲)活动,科普宣传、老体运动成效显著。该局退休干部李元芳,原来由于缺乏锻炼,身患神经衰弱、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不能胜任工作提前退休,在科普宣传和“万里健步走”活动的感召下,他迈开双脚坚持健步走,执着渐进,由每天走几里、十几里、几十里到上百里路程,不仅病消体健,并以坚强的毅力,徒步走遍乐平,单车骑遍江西、骑赴上海世博会等创举,被授予江西省和全国“健步走标兵”。在科普宣传和榜样力量的作用下,这个局90%以上的老年人积极参与健身活动,并获多次奖项,形成“讲科学养生、走健康之路、乐益寿延年”的良好氛围。
(三)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水平大有提升。多年来,该市老年体协紧紧围绕积极扩展老年体育人数、丰富老年人健身活动内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上下功夫,目前已独具规模。其做法主要是:(1)、明确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强身健身、陶冶情操”这个中心开展文体活动,使老年人常怀“我健康、我快乐、我长寿”的青春活力;(2)、抓好两个环节。即:抓好老体活动组织,抓好体育业务技能指导。(3)、坚持“三个结合”。即:平时训练与专业竞技结合,普及项目抓点与带面结合,经常性活动与节日喜庆结合;(4)、发挥“五老”骨干作用。注重发挥老干部、老教师、老医师、老军人、老工人在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中坚作用,带动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推进形式多样老体活动的开展。市区建有53个健身活动点,参加晨练达2万余人。全市有门球队38个、排球队8个、健身舞操队86个、太极拳(剑)队34个、健身球队8个、柔力球队28个、腰鼓队158个、文体宣传队20个,并分别健身项目设有12个专业委员会和56个辅导站,负责管理、指导日常活动,使各项健身活动深入持久、业务技能大有提高。如气排球队连续五年获景德镇市男女全能冠军,去年代表景德镇市队参加全省气排球赛,获奖第四名;又如:健身球操队获得江西省第二名和景德镇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同时,丰富多彩、方兴未艾的老年健身活动,收到了健康水平提升、人均寿命延长的良好效果。据乐平市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去世人均寿命为70.6岁,2012年为73.6岁,7年人均提高了3岁;90岁以上老年人:2005年仅110人,2012年达2472人。而且,老年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以众埠镇老年体协为例:他们组建各类文体健身团队112个,不少老年人化上了演出妆、穿上了运动服、唱响了流行歌、扭起了秧歌舞,展示出现代农村老年人的新生活、新风采、新风尚。随着老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三多三少”的良好风气。即:参与健康有益活动的老人多了,打麻将赌博的老人少了,尊老爱幼和睦家庭多了,吵架斗殴不文明的家庭少了,奉献余热的老人多了,闹事上访的老人少了。也就是说,老年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素质,而且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精神生活,传递了正能量。
四、对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思考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精神,面临乐平市老龄人口快速增长态势,对老年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依法保障老年人享受体育的权力,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提升老年人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谈点肤浅的想法。
(一)进一步明确老年体育工作发展目标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老年体育“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方针,乐平市老年体育协会从实际出发,制订了“十二五”和至2020年老年体育工作发展规划。其要点是:
1、老年体育人口比例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参加体育活动老年人比例,到2015年,由2010年的60%提高到70%,其中城区约占80%,农村约占60%;到2020年提升到75 %,其中城区约占85 %,农村约占70 %,初步建成小康社会老年人体育健身体系。
2、完善和加强老年体育组织网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强和完善市、乡镇、行政村(社区)老年体育组织,并逐步向村(居)民小组和自然村延伸;到2020年,村(居)民小组和自然村老年体育组织全覆盖,并做到老体协、老体科学会、辅导站(员)“三网”配套,功能齐全。
3、完善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在巩固现有体育设施基础上,2015年前,市完成网球、柔力球、综合排练厅房等场所建设,各乡镇、街道、行业系统普遍建立老体活动中心,并配有室内外文体活动设施;到2020年,每个社区、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居民小组均有一定的文体活动设施。
4、积极组织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在“十二五”至2020年期间,在积极参与上级老年体育活动的同时,市每五年举办一次全市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会,每年组织多项老年人体育健身比赛和展示赛活动;乡镇、街道、市直单位、行业系统,每二至三年举行一次老年人健身运动会,每年举办1----2次展示赛;社区、行政村建立3----5个龙头健身项目,如腰鼓队、舞蹈队、门球队、排球队、太极拳队等。
5、继续开展示范村、示范社区、示范辅导站建设和验收活动。“十二五”期间,要求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区和行政村达标,至2020年,要求50%以上达标,以“三示范”建设促进全市老年体育事业健康、协调、平衡、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争取党政领导对发展老年体育事业的重视支持。
健康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保证,发展老体事业是实施老年人健康的促进战略,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发挥党政主导作用、争取党政领导重视支持是关键。对此建议:
其一、把发展老年体育事业纳入各级党政工作议程。实施积极老龄化策略必须从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抓起,发展老年体育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各级党政应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高度,加强对发展老年体育工作的领导。做到有发展规划、有布置检查、有考核评比、有奖惩制度,确保老年体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其二、把老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继续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活动场所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加快活动场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各级党政领导应把老年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继续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新住宅小区建设、房地产开发、老城区改造和社区新农村建设中均配备老年人文体活动设施,适处可见“老有所乐”场所。
其三、把老年体育活动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发展老年体育需要活动经费支撑,领导重视支持某种意义说就是资金的扶持。从基层了解情况看,老年体育发展不平衡,有的村老年人参与面广、活动经常且形式多样,有的村则活动少而单调,这与资金的扶助密切相关。鉴于大多数村均无经济来源,能否考虑按老年人数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增强基层的“造血功能”,利用山林、水面、田地等资源创收,激活农村老年文体活动的持续开展。并且,随着老体事业的发展、老年人数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财政预算逐年递增机制,加大老年文体活动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老年体协的工作条件,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补贴待遇,以利稳定队伍,满足老年人健身活动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进一步搞好科普宣传教育,在老年群体中营造科学养生的良好氛围。
“人生最大的遗恨莫不是死于无知”。一些人英年早逝,大多是由于缺乏科学养生理念、不良生活习惯致病猝死,而却以“天命论”掩盖其愚昧,可见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为在广大老年朋友中开辟科学养生的新局面,逐步实现深入化、经常化、制度化科普宣传长效机制,重要的是抓好以下四点:一是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有创新精神、有分析研究能力、有责任心的科研科普队伍。做到市、乡镇、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居)民小组层层建立科学学(分)会,配备科普宣传员,指导协调老年人科学养生、健身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加强科普宣传员的培训工作。采取办培训班、听知识讲座、订阅科普读物等措施,丰富宣传员的科普知识面,提高科普宣传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努力拓宽老年人科普知识宣传面。注重发挥市、乡镇两级科普宣传员的作用,以单位集中老年人学习宣传为主,辅之组团巡回、下村上户宣讲,力争宣讲面达80%以上;四是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科普宣传。如:办黑板墙报、《夕阳红简报》,编印下发科普宣传资料(图片)等。通过多种方式,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学科学、懂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跻身于科学养生行列。
(四)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体育活动,提升老年群体整体健康素质。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来自健身,让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为老年人的共同财富。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要从不同层面、不同爱好、多种形式、因地制宜推进健身活动。
1、从简单的健身活动做起,不断扩大老年人体育健身面。目前老年人健身活动状况是,城市好于乡镇,乡镇优于农村,农村不少老年人要么劳动要么不动,显然不利于健康长寿。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劳动与健身活动的关系,劳作不要劳累,闲时注意健身。俗有“百炼走为先”之说,健步走简便灵活,且健身效果不错,几乎人人适宜,是老年体育活动人数最多的健身项目。但对什么时候走、怎样走、走多长时间有利于健康,需要加以引导和指导,鼓励更多的老年朋友由健步走步入健身路;
2、从增添老年人乐趣着眼,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健身活动。开展技能性健身活动,有利于满足老年人更广泛的兴趣。目前乐平技能性健身项目颇多,且具一定规模。主要有:门球、气排球、柔力球、地掷球、乒乓球、太极拳(剑、扇)、25式关节操、歌舞、书法、桥牌、钓鱼等。在进一步巩固发展现有技能项目的同时,要迎合全国、全省、景德镇市赛事的需求,不断引入新项目,并在广度、深度和精度上下功夫,丰富老年体育活动内涵;
3、从不断提升健身活动技能抓起,积极组织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辅导站(员)、专委会的组织、培训和指导作用,稳定队伍,强化训练,提高技能。既要积极参与上级举办的老体运动会、健身比赛及展示活动,又要举办好本市五年一次老年体育健身运动会和每年各单项比赛及展示活动,还要指导协调乡镇、市直单位办好老年人健身运动会和联谊赛等活动,从而推动各项健身技能活动有声有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4、从迎合农村传统节日喜庆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根据农村农闲时节喜庆多的特点,积极挖掘艺人、培训骨干,开展舞蹈、戏剧、打腰鼓、舞龙灯龙狮等活动,以及组织外出观光旅游等方式,更大范围地活跃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群体健康素质。
乐平市老年体协科学学会吴元庚
(责任编辑:于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