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行动|安徽省《老有所学行动方案》发布
2022-06-17 13:37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6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暖民心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老有所学行动方案》。据悉,安徽省《老有所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近日出台并实施。《方案》聚焦“学得了”“学得好”“能落地”目标,明确了多项工作举措,进一步缓解基层老年教育供给和需求矛盾。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鲍习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
新华网记者:请问新出台的《方案》总目标如何分阶段实现?
解平: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党和国家应对老龄化战略的重大部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但现实状况是,老年学校“一位难求”、学习不便、质量不优。这就是我们实施“老有所学”行动的背景和动因。
按照《安徽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定的“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要求,《方案》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
2022年,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30万人左右(线下25万人左右),老年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总人数达到170万人左右(线下100万人左右)。
至2023年,新增学习人数110万人左右(线下95万人左右),老年人学习总人数达到250万人左右(线下170万人左右)。
到2025年底,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290万人左右(线下学习255万人左右),老年人学习总数由140万人达到430万人左右(线下330万人左右)。覆盖省及所有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安徽广电台记者:请问新出台的《方案》有哪些关键措施?
解平:为实现2025年的最终目标,《方案》从容量、师资、资源、智能、管理等五个方面采取了政策举措:
一是聚力老年学校扩容。通过整合现有闲置资源、盘活省内高校资源、深度挖掘社会潜力、新建扩建扩大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等渠道,因地制宜扩大老年学校办学场所供给。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建立老年教育队伍多元补充机制、激励机制方面实施政策突破,力求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老年教育工作。同时,建立老年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制度,保证老年教育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三是丰富老年学习资源。遴选、整合、开发、建设一批通用课程、特色课程资源、优质教材,并通过改造升级省级老年教育资源中心、省级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功能,为全省老年人提供公益性的数字学习支持服务。
四是强化老年智能教育。坚持重点面向基层、整体有序推进原则,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远程教育、智慧教育,加强老年智能教育。
五是提升老年学校管理。从标准建设、示范引领方面进行规范管理,推动老年学校标准化、制度化发展,全面提升老年学校办学水平。
安徽日报记者:请问新出台的《方案》在投入方面有哪些重要政策?
鲍习生:为保障《方案》目标举措“能落地”,压紧夯实政府责任,《方案》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将各级政府举办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经费、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改建的公办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不少于30万元、2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改造建设补助;其中,对脱贫县,省级财政按标准的一半给予补助。县级以下公办老年学校,按200元/人•年标准拨付人均保障经费。
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出租闲置国有资产、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依规举办老年学校。鼓励支持各地开发增设公益性岗位,向高校毕业生购买服务,到老年学校任职。
三是强化资源保障投入。依托安徽开放大学,改造升级省级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省级老年教育资源中心,所有市、县(市、区)均建立网络学习子平台和资源分中心,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
图解《老有所学行动方案》
(来源/央广网、安徽日报、安徽老年远程教育网)
(责任编辑:尹添)